当前位置:bodog官网,bodog88官网 > 部门专题>市商务局专栏>工作动态
风乍起,激活一池春水——夏县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探索
来源:运城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25 10:04

  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东风渐进,“县域商业”这一概念开始频繁进入大众视线。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成为实现扩大内需、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时代的风向标下,夏县立足实际,抢抓发展机遇,汇集产业势能,聚合创业梦想,高起点建设改造县域商业基础设施,高标准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体系,切实把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施工图”变为“实景图”,激活县域经济“一池春水”。

  “县域商业体系本质上是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商业流通体系。”夏县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商务局)负责人说,去年以来,夏县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成效,超前谋划、加快推进、创新运营,切实以项目高标准建设推动县域商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抓特色

  点燃商业新引擎

  今年5月,夏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典例案例入选商务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手册》,作为地方经验在全国推广。

  缘何能作为地方经验在全国推广?得益于夏县县委、县政府超前提出了“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的发展思路。“一门心思抓特色、抓亮点,才彻底激活了商业发展的动力源”。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夏县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有力支撑,提出因地制宜打造11个主导产业鲜明、充满活力魅力的特色小镇,包括泗交特色康养小镇、裴介商业小镇、尉郭畜牧小镇、埝掌花椒小镇等。

  华夏文明遥远而朦胧的记忆中,“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而传说中的养蚕之地便位于尉郭乡西阴村。

  近年来,尉郭乡以嫘祖养蚕文化为依托,聚焦“畜牧小镇”定位,确立“以养殖为主带动农业发展”的立体循环农业思路,大力发展蚕桑、家禽养殖业,着力构建“繁育+养殖+屠宰+加工+科研”的多元发展格局。

  特别是在西阴村,山西嫘祖故里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示范带动广大村民建起千亩栽桑养蚕基地,强力打造特色桑蚕养殖产业示范园,同步发展农林牧业推广服务、植桑养蚕、蚕桑系列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等业务。

  “县里去年共争取到5个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我们获得一个名额。”山西嫘祖故里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崔银国告诉记者,以此为契机,该公司也被确定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试点。

  相关资料介绍,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中,产品上行和渠道下沉如“一体两翼”,同样重要。

  5月底,山西嫘祖故里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养蚕厂房里,首批春蚕进入“成熟上山期”,上蔟结茧,丰收在望。崔银国介绍,在政府关心支持下,企业正加强学习、创新探索,推动蚕桑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努力以更有力的竞争优势走向全国市场。

  把特色做特,让优势更优。如今,放眼夏县全县,11个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且成效初显,形成了各美其美、活力四射的良好局面。今年,该县要求各特色小镇未完成建设的抓紧完善,已完成建设的抓好管理运营,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建机制

  把稳发展方向盘

  商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明确,“十四五”时期,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

  2023年,夏县在市商务局支持下,立足庙前商贸小镇、裴介商业小镇、尉郭畜牧小镇、水头电商小镇和胡张电商小镇的发展定位,综合考虑县域人口分布、市场需求、商业基础等差异因素,谋划并向上争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5个,中央财政支持资金856万元。

  夏县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商务局)负责人表示,项目数、资金量都是全市第一,对夏县而言,是无形的压力,更是奋进的动力。如何把资金用到位、把项目实施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从一开始,夏县县委、县政府就把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列入“十大标志性、牵引性工程”,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此基础上,该县形成了“政府主导+商务牵头+部门联动+乡镇推进+经投建设+专业运营”的夏县商业体系建设“6+”模式。同时,还出台了工作总方案、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日常监管办法、项目验收办法等,确保资金安全使用、项目有序推进。

  庙前、裴介自古以来都是夏县商贸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去年以来,两镇立足商业小镇建设实际,实施商贸中心建设改造项目,涵盖商贸市场改造、农贸市场提升、小吃美食街和供销大楼建设,以及沿线商铺优化提升、绿化亮化、三线入地、雨污分流等工程。

  逢集赶会,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庙前大集、裴介大集每月总天数达到18天,辐射周边60余个行政村近10万人。记者近日在两镇新投用的商贸市场看到:钢制顶棚美观安全、地面硬化到位、摊位整齐规范、通道干净通畅。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政府主导、多元融资、利益联结、共创共享”推进机制,商贸市场改造提升顺利实施,彻底取缔了流动摊位、马路市场和沿街集市。

  许多赶集的群众也反映,购物环境有了大改观,街区面貌更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蝶变。

  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的庙前、裴介商贸市场建成运营,让乡村大集更聚人气、更接地气、更显生气,不仅改善了乡镇消费环境、繁荣了乡镇商贸经济,还增加了将近1500个就业创业岗位,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畅流通

  跑出振兴新时速

  盛夏时节,胡张乡万亩油桃陆续成熟上市,喜悦洋溢在每一名桃农脸上。令他们更为欣喜的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在桃子成熟前正式投入使用。

  上月下旬,胡张乡农产品交易市场正式投用,电商服务中心正式运营。这标志着包括油桃在内的更多“胡张优品”,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走向更大市场。

  连日来,农产品交易市场的4个交易棚派上大用场。新鲜优质的大油桃在这里经过分拣、称重、装箱,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外地市场。

  “销路和价格都更加有保障了。”刚从农产品交易市场卖完桃子出来的新合村种桃大户常天龙高兴地说,与往年相比,今年在这里卖桃不拥挤、效率高、体验好。

  农产品交易市场运营方、夏县向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一方面,他们通过和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合作社、大型商超合作,推广好品种、好技术,助推农产品增颜提质、拓宽销路。同时,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大数据市场流通等,真正让好果不愁销、卖上好价钱。

  近年来,胡张乡立足电商小镇发展定位,探索“电商+产业”发展模式,聚焦电商公共服务、物流配送、供应链和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全方位推进传统产业持续升级,逐步形成了“经营主体多元化、平台利用聚集化、经营模式多样化、产品上行便捷化、物流配送快捷化”的“五化”模式。

  而在整个夏县,以“电商+供应链”产业发展为目标,整合物流资源,统仓共配,坚持“多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实现由过去的分散分销转换为集散集销,运用大数据展示和跟踪,定向了解产品去向和销售规模,为产品优化迭代做好数据分析。同时,依托区域公共品牌“夏都臻品”,培育线上品牌标识,做大产业销售体系和规模,推动当地蔬菜、水果、杂粮等产业规模化种植、园区化实施、标准化管理、市场化销售、品牌化打造,全方位提升品牌实力和价值。

  一件件举措,一项项成果,正是夏县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上的铿锵足音。风乍起,激活一池春水。建强商业体系,夏县正持续汇聚产业、渠道、行业资源,融合引才、招商、育企模式,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助力乡村振兴。